不苛求完美,不停止进步。不懂数据的交互设计师不是好的产品经理。

2010年的午后絮语

这是一篇没有打草稿,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的文章。

周末了,又不是发公司邮件,我暂时对逻辑和条理厌烦了。所以,你们也爱读不读的吧,反正,它也未必是因为有读者而写的。

出门前(我现在在一个只有我唯一一个客人的咖啡馆里),我在电脑上听孙燕姿的演唱会,我听到孙燕姿在演唱会的间隙,哽咽着说:谢谢大家的支持,有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问,我们辛苦,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时,孙燕姿说不下去了,话筒边传来的是一阵哽咽,然后还有带着哭声的笑声,我想她一定在抹眼泪,抑制住自己激荡的情绪。然后她终于继续说了,她继续说,谢谢你们的支持,这,是为了你们,感谢你们??

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了什么?

想不到,小天后也会有这样的感叹。

或许,可悲的事情,就在于,在某天,突然发现,不知道自己的辛苦所为何事。

对父母长辈,还未能够尽到赡养责任,反而让他们持续为我操心。

为了自己吗?可是为什么却有那么多人,在痛苦地认为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因为自己迫不得已。可是,究竟是什么在“迫”着我们?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失去改变的勇气?

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能全力以赴。

热爱时全力以赴,厌倦时全身而退

这是一个淘宝卖家写到店铺首页的文字。她所卖的衣服风格,我每件都不适合,但是我还是在这个周末的午后,认真在她的店铺里流连了很久。

她的店铺的很多细节,让我我知道,这是她热爱着的事业,我不能成为她的客人,可是我走的时候,带着对她的深深的敬意。
想想这已经过去的三分之一的人生,再想想最后那三分之一,可能会病痛缠身,行动不便。
而身处在这最美好的,最充满梦想和希望的三分之一里,可是,却时常迷茫,

这么辛苦,所为何事?

难怪,人到了这个年龄,要成家立业,甚至要养育后代。

因为,家庭,后代,是这三分之一的最大的寄托,让辛苦有个理由。

前不久,坐到图书馆里,听一个男生在谈他的创业计划。他想做杯子,做新奇特的杯子,然后卖给咖啡馆和酒吧。

虽然,他的计划里,有一些致命的疏漏,也未能够做充分的市场调研,描述清晰他的杯子所面向的目标受众。

可是,他脸上散发的光芒,让我们两个听众艳羡不已。我,和sunny,似乎很早之前就朦朦胧胧发现了自己的梦想,做玩偶,做布艺

可是有时候,梦想或许就是偶尔迸发的火花,一觉醒来,就不见了。

我们已经萌出这个想法很久了,可是连基本的布料都未能买回家。

或许,sunny,这并不是我们真正的梦想。

如果真的心有所住,怎么会那么容易就被淡忘呢?

如今的我们,没有任何行动,是和那梦想接近一分一毫的。

如果真的很在乎,至少,我们的潜意识也会激发出一些行动出来,让我们发现不经意间正在靠近梦想。

最可悲的事情,除了不知道自己辛苦所为何事,那么就当是,仰望着天空,想,想,想,想不出来自己的梦想,究竟是什么。

别告诉我,环游世界就是梦想,这人人都想要。唯一决定我们无法实现的,要么是钱的问题,要么是不舍得放下的问题。总之,这是可以拿去抵挡关于梦想的问题但是却最没技术含量的梦想。

或者,在2012的时候,选择归上天国的地点,比如一掷千金,带着最爱的家人,朋友,在迪拜的七星级酒店里,倾听海的交响曲。

这就是我在仰望着图书馆的天花板的30秒里,唯一能够想到的梦想。

多么不切实际,似乎,2012不来,我的梦想还会永远不存在了一样,这是赌徒的梦想。

只是找到了点自己想做也能做但是投入产出比在理性的脑袋瓜里不合算,所以命名之梦想,来自我安慰一下:你看,我的人生还是有目标的嘛。

可是当我揉着生疼的仿佛落枕的脖子,给他们讲的梦想,却是:我想做笔记本。

这是一瞬间,跳到我脑子里的答案,似乎是我的潜意识告诉我的。

我是个开衫控,当然,也是个笔记本控。

我买了很多笔记本,很多都是空白的,一个字都不舍得写,心甘情愿带着它们搬家,一次又一次,又很庄重把它们一次有一次从行李箱里拿出来放到架子上。

我喜欢那空白的笔记本,原生态的纸品,不带任何装饰,连横线的行距都影响着我的判断。

我甚至认为,只要你身边随时携带者一个这样的笔记本,你就存在希望和梦想。它永远默默地等着你,打开它,在朴实的纸的味道里,写下你的一行字。我们可以不带脑子打字,但是无法不带脑子写字。我买笔记本,或者是当它是我一种心里的慰藉。我存在梦想,很多和笔记本有关。

我想过写小说,n年前的笔记本里还藏着一部小说的初稿,后来不了了之。我的体验太少,经历单薄,我注定无法写出像样的小说来。就像我现在,打开手机的通讯录,80%是目前公司的同事一样,单调也简单。

反正,后来,我放弃了。后来,我居然连小说也不看了。

我看散文,她让我平静。看社科,她让我假装深沉。看管理,她让我逐渐职业化。

后来,书也沦落成为,只买不看。我难以拒绝装帧美好的书。尤其是简洁但是用材别致的装帧,有点买椟还珠的感觉。因为一本书的好看,囤积到家里,坐拥一堆只买不看的书,和一堆只买不用的笔记本。每次搬家,就称他们是甜蜜的负担。

判断你是不是真的喜欢某件事情,是不是能够用,你看到它,会不会忘记了时间,留恋忘返,嘴角抿起微笑,让一天都充满惊喜。

如果是的话,那么就是这些东西。

纸的感觉,笔记本,画在纸面上的简笔画,还有美好的简洁的充满意象的书籍装帧。

我脑袋里出现了一幅画面。

这是一个安静的女性读书馆,里面的书,都是精挑细选的,为女性特设的。

有美丽的布艺,满墙的自己缝制的布偶,一只小花猫在沙发上呼噜做响,偶尔像做梦一样弹弹瓜子。
另外一面墙,是各种各样的笔记本,日记簿,没有任何logo,品牌,一切都是属于和她有缘的人的。
她可以在这里diy一个属于自己的图章,找到属于她的日记本,盖上她的独一无二的图章,带着它的温暖回家。

当然,如果她愿意,也可以写上自己的故事,留它在这里,从此之后,此本不会出卖,而会在这里永远等待着它的主人再次回来。而我就会在吧台后面,安安静静放着若有若无的音乐,读着来来往往的人的故事,把它们写下来。

有很多人是值得我们欣赏的。

他们不是名人,不是众所周知的成功人物,他们就是我们生活里,慢慢地朝着梦想前进,最终将梦想和生活融于一体的人。

那些,在跌跌撞撞中,逐渐找到方向的人,也是值得欣赏的。

比如,一个工程师,喜欢魔方。照一般人看来,他也就无非能够利用业余时间玩玩罢了,了不起在公司成立个组织,自己当个魔教之主呗。可是这个人,楞是做了个教程网站,精心撰写教程,在中国所有网站流量排名中,一个魔方教程小站居然排名7000多,之后在淘宝上卖起了魔方,两年卖了个双皇冠,之后,在北京开了实体店,就卖魔方。

比如,一个学设计的美院的女孩子,喜欢布艺,照一般的,也就能够去一些公司打打工了,可是她又喜欢自己做,最终,却在靠近钱塘江的安静的小区里,开了个自己的咖啡馆,墙上都是自己设计的自己缝制的包包。工作室就在咖啡馆后面,还请了人做西餐。也许现在算不上挣钱,可是她们那句:这些包包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哦!让人羡慕不已。期间,那只叫奇奇的小猫在我腿边娇滴滴喵着。

前不久,大学的同学,大头云和我有一搭没一搭聊天,我方知她终于换了行业,进了证券公司。从零开始。中间经历了很多波折,几年下来也有诸多的不顺,但是我很早就知道她终于找到了方向,说自己对金融感兴趣。这在我意料之外,想不到酷爱摄影,喜欢重金属音乐的感性到一塌糊涂的大头云,会对数字和抛物线感兴趣。然而她的坚定,在屏幕这端的我都能体会到。中间边工作边考研,当然没考上。后来又顶住压力辞职,大有破釜沉舟之意,现在一切,终于得偿所愿,虽然没有读研究生,不能华丽转身,但是只要坚定梦想,方向确定,即使是蜗牛般一样前行,也是幸福的。云云,加油。

再前不久,得知另外一个大学同学,橙子,却也在一次聊天中,告诉我,她要出国读建筑了。虽然成本很高,风险未知,在很多人看来完全不可思议,在即将奔三的年级里,抛弃了过去6年大学生涯所学,抛弃掉了2年工作经历,去读一个和以前专业完全不沾边的建筑学,而且是一个人飘洋在外,而且建筑学需要太多的时间积累,也需要很多的运气,可是这些已经全然不在意。人生,毕竟就这么长,如果心中找到了方向,知道那就是自己所追求的,知道那是内心的力量,那么,只要开始了,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在她们的这些动荡不安中,我似乎是值得被羡慕的。一份似乎还不错的工作,也谈不上枯燥,甚至也是自己心中所好。一群简单的友好的同事,甚至连老板,都如朋友般亲切。工作几年了,还似乎活在大学校园里。拥挤在像学校食堂一样的地方打快餐。可以没有压力地装嫩。周末都可以睡到自然醒,之后拿着mac小本,混在一家安静的有着小猫咪的咖啡馆里写点爱看不看的博客。偶尔带着相机,在美丽的杭州西湖边随意走走。

也有贴心的朋友,我们也都相互关照。有时和他们在一起,开着随意的玩笑,我觉得幸福得鼻子发酸。大多周末,仍然是一个人,宅于家,或者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在江边晃晃,一个人看着电影,喜怒哀乐。唯一不值得被羡慕的,就是我仍然会有寂寞的时候,已经遗忘了,被爱和爱一个人是什么感觉。似乎那是上辈子才发生的事情。

然而,一旦接受了这个事实,就又成为羡慕的理由。似乎一直可以淡然处世,乐享安静。所以短暂的忧伤过后,仍然会没有心肝地笑

圈里圈外,即使不羡慕她们,也非常欣赏和尊敬,为了那份勇气,为了那份清醒,找到了方向的人,是幸福的。我们都清楚了,一旦梦想是清楚的,并且找到了方向正确的起跑线,速度是次要的,坚持是重要的。

这个午后,我对那些走在自己的梦想之路上的人,对那些“有着热爱的事物”,并“全力以赴”着的人,对那些明白自己“辛苦所为何事”的人,致以最高的敬意。
 


评论

© Heidi格物志 | Powered by LOFTER